孙策到底有多么的勇猛,为何众人称呼他为“小霸王”?
孙策自幼跟随孙坚征战,因此他在战争中不断的历练自己,他勇猛的性格也在此逐渐的养成。孙坚被黄祖杀害后,孙策子承父业开始谋划江东,开创自己的事业与天地。此时的孙策在诸侯中很不显眼,要地盘没有地盘,要兵马没有兵马,因此他投靠袁术。孙策投靠袁术有着自己的打算,其一暂时找到个落脚的地方,不至于四处流浪;其二召回孙坚旧部,这些人当年可是跟着孙坚南征北战,是骨干中的精英,因此孙策在逃离袁术时,一起把他们带走。
袁术这个人反复无常,经常性的说话不算数,这让孙策感到困惑与厌恶。怎奈孙策寄人篱下,不得不暂时先将就着。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,这点孙策做的非常好。袁术任命吴景征讨刘繇,但是仗打了多年,城却没有攻下一座。此时朱标向孙策进言道不如趁机收复江东,谋取霸业。孙策早有脱离袁术的心思,但是一直没有机会,而这次吴景征讨刘繇未果便是最好的机会。
孙策向袁术进言说自己愿意助吴景一臂之力,为袁术平定天下。于是袁术便派孙策前去应援,这是他给孙策的一个机会。孙策趁此时机便率领旧部直奔江东,谋取霸业。自此,孙策的人生变得一样了,他在乱世之中崭露头角,表现出非凡的战斗力。孙策平定江东的第一步就是击败刘繇,入主曲阿。孙策能够平定江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,军纪严明,深得民心。孙策领兵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,爱戴百姓,因此很多人愿意加入到孙策的军中,他的队伍是越来越大,实力也是越来越强。
孙策继续着他的雄心壮志,平定江东之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。孙策的第二个目标便是王朗,当然了不是诸葛亮骂死的那个王朗,而是会稽太守王朗。孙策进军会稽,王朗投降,自己兼任会稽太守。孙策在平定江东中,遇到一个人,这个人为江东基业立下赫赫战功。很多人想到的是周瑜,当然了周瑜的功劳毋庸置疑,除了周瑜之外,还有一个人对孙策非常重要,他就是太史慈。
太史慈英勇善战,箭无虚发,是个武艺高强之人。在孙策平定江东时,太史慈是他最大的障碍,不是刘繇、王朗之流可以和他比肩的。二人来回数个回合,却不见胜负,于是孙策更加看中太史慈,想收他为己用,后太史慈为孙策立下赫赫战功,深受孙策重用。随后孙策打败刘勋,占领庐江,后打败黄祖,占领豫章,自此江东平定,尽归孙策。此时的曹操只能在北方遥望孙策,却无能为力。孙权平定江东后,便经营江东,为日后孙权称帝奠定了基础。
我们从孙策的创业史上来看,这偌大的江东都是他打下来的,在乱世之中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。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我们再看一下此时的刘备在干什么。此时的刘备是居无定所,只能依附于刘表。但是孙策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,而且还是自己亲手打下的,不得不感叹他的魄力。世人把孙策称呼为“小霸王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非常的勇猛,战斗力很强,可以与项羽比肩。
孙策和项羽还是有不同之处的,项羽从整体上来看他是属于有勇无谋型的(整体上角度),孙策则是有勇有谋型的,不然凭借发达的四肢根本干不成事情。孙策在平定江东时,既依靠自己的勇猛,同时也仰仗自己的智慧,这才打下了一片天地,并且还守住了。可惜天妒英才,孙策在25岁时便去世了,不然的话历史甚至有可能改写。当年项羽成为霸王的时候,也是25岁,五年之后,项羽便自刎身亡,也算是英年早逝。
孙策和项羽的经历很相似,结局同样相似,可见冥冥之中二人早有某种联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