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索沃问题是怎么来的?它对足球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?
阿尔巴尼亚国旗上有双头鹰图案
拜占庭帝国,也就是东罗马帝国。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希望在帝国的东部建立一座新的都城,他选择了拜占庭(也就是伊斯坦布尔),后来这个地方被人称作君士坦丁堡。
到了狄奥多西一世统治时期,他把罗马帝国正式分为两部分,交给自己的两个儿子。东部的帝国就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,此后这个帝国被称为东罗马帝国,或拜占庭帝国。
在今天,土耳其作为亚洲国家,其国家队加入的却是欧足联。这也和它的地理位置相关,这个国家位于亚欧两洲的边界上。而伊斯坦布尔(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)这个城市,就是横跨两洲的,被博斯普鲁斯海峡分开,西边是欧洲部分,东边是亚洲部分。
一开始,东罗马帝国沿用了罗马帝国的徽标,那是一个单头的鹰。1057年,伊萨克一世登上了东罗马帝国的皇位,就是他把帝国的徽标改为了双头鹰。
伊萨克一世认为,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位于东西方分界线上,帝国需要同时管理两边的领土。因此,双头鹰的意义就是同时向东西两边看,代表帝国统治的土地横跨两洲。
“山鹰之国”
说了这么多,还没解释双头鹰如何和阿尔巴尼亚联系了起来。这和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有关。
斯坎德培
现在的阿尔巴尼亚所在地区,历史上长期在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下。斯坎德培的家庭本来也是一个东罗马的贵族家庭。但是,奥斯曼帝国征服了东罗马之后,将东罗马帝国原本统治地区伊斯兰化,斯坎德培的家族也被迫改信伊斯兰教。
斯坎德培在奥斯曼帝国深受信任,做了将军。但他的民族意识非常强烈,找准时机扯起反旗,率领阿尔巴尼亚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。他沿用了东罗马帝国时期的双头鹰徽标,这个标志后来也就成为了阿尔巴尼亚的国旗、国徽上的图案。阿尔巴尼亚也由此有了“山鹰之国”的绰号。
当然,斯坎德培死后,阿尔巴尼亚反抗奥斯曼帝国的努力失败,又一次被征服。所以直到今天,阿尔巴尼亚境内大多数人都信仰伊斯兰教。有的时候能从阿尔巴尼亚人的姓名上看出这一点:德国中卫穆斯塔菲就是阿尔巴尼亚后裔,他的这个姓“Mustafi”,来自于一个典型的伊斯兰教名字“穆斯塔法”。
穆斯塔菲就是阿尔巴尼亚后裔
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的关系
在巴尔干半岛上,有一块叫科索沃的部分。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,科索沃一直都是国际争端的发源地之一,这源自它的复杂历史。
简单地说,科索沃问题主要是这样的:
科索沃的居民,大部分是阿尔巴尼亚族人,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。但由于历史原因,科索沃长期在塞尔维亚的管辖下。塞尔维亚大部分是塞尔维亚族人,大部分信仰东正教。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许多民族问题。
科索沃决定从塞尔维亚独立出去,塞尔维亚不愿让科索沃独立,两方背后又有各种力量博弈,导致巴尔干半岛上的这个火药桶再次被点燃,引发了科索沃战争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站在科索沃一边,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轰炸塞尔维亚(当时还是南斯拉夫联盟的一部分),号称是保障阿尔巴尼亚族难民的利益,但他们的轰炸却造成了无辜塞尔维亚老百姓的死伤。当然,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当时还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,导致新华社记者邵云环、《光明日报》记者许杏虎及其妻子朱颖的牺牲。
塞尔维亚方面对科索沃战争死难者的纪念活动
目前,科索沃早已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出去,但只获得了一部分国家的承认。此外,阿尔巴尼亚由于和科索沃的居民都是阿尔巴尼亚族,双方关系很密切。这也导致了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的关系很紧张。
世界杯上,当沙奇里和扎卡做出“双头鹰”的手势后,因为做出涉及政治的行为而被罚款。当时阿尔巴尼亚的总理还创建了一个银行账户,号召大家为他俩捐款,表现对他们行为的支持。
科索沃和塞尔维亚的关系
从历史上看,科索沃和阿尔巴尼亚一样,都曾在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。13世纪,塞尔维亚的尼曼雅王朝吞并了科索沃。当时的科索沃,还一度成为了尼曼雅王朝的统治中心。这也是塞尔维亚统治科索沃的开始。
当时尼曼雅王朝的民族构成究竟如何,当今的学者看法不一。塞尔维亚人表示,当时科索沃以塞尔维亚族人为主;阿尔巴尼亚人和科索沃人表示,当时科索沃以阿尔巴尼亚族人为主。两方争执不下,这也造成了一个疑问,那就是“科索沃自古以来到底是谁的”?
科索沃,是非之地
后来,奥斯曼帝国占据了科索沃,把他们和阿尔巴尼亚地区一样伊斯兰化。此后,科索沃地区的居民逐步以阿尔巴尼亚族人为主。
1912年,长期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组成了一个同盟,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,引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。奥斯曼帝国战败,最后在列强干涉下,两方在伦敦召开了和会,各个巴尔干民族基本都获得了独立。
塞尔维亚本来的想法是,在巴尔干半岛建立一个“大塞尔维亚国家”。但是,列强都有自己的打算(主要是奥匈帝国),害怕巴尔干地区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权,因此通过干涉,让阿尔巴尼亚建立了独立国家,和塞尔维亚分开。
可是,这次和会有一个遗留问题:科索沃的居民基本是阿尔巴尼亚族人,却被划归塞尔维亚管辖。这个安排也成为了巴尔干半岛上遗留下的火药引线之一。
扎卡&沙奇里:身在瑞士,心在科索沃
阿森纳中场扎卡就是阿尔巴尼亚族人。他父亲当年在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大学读书,曾经参加过学生罢课,反对当时的南斯拉夫政府,呼吁科索沃独立。最终,扎卡的父亲被抓起来关了三年半,每天只有10分钟放风的时间。扎卡父亲的叔叔则被抓起来判了15年。
出狱后,扎卡的父亲移民到了瑞士,两年后在瑞士生下了扎卡。扎卡儿时就从父亲口中听过他年轻时的这些故事,他的政治立场自然也就很明显了。虽然扎卡目前代表瑞士国家队,但他内心还是把自己当作是科索沃人。
沙奇里的父母也都是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。沙奇里和扎卡的不同之处在于,他出生在科索沃(当时科索沃还在南斯拉夫管辖之下)。他出生之后不久,父母就带着他移民到了瑞士。这样一来,沙奇里对科索沃的认同感比扎卡还要强烈。
沙奇里也曾经晒出过自己的球鞋。他的两只球鞋的鞋跟位置,一个印着瑞士国旗,一个印着科索沃的旗帜。
世界杯上,瑞士对阵塞尔维亚,瑞士队里有沙奇里和扎卡这样的科索沃后裔,本来就是很敏感的比赛。可是在这场瑞士2-1取胜的比赛里,为瑞士进球的却恰恰是扎卡和沙奇里。面对如此特殊的对手,他们做出“双头鹰”的手势,很难不被认为是挑衅。
很多塞尔维亚的球员对他们的行为十分不满。米特罗维奇表示:“我觉得很不解啊。既然沙奇里那么喜欢科索沃,他为啥还要为瑞士踢球呢?为啥不选择科索沃效力?”普里约维奇说:“我不能选择我的出生地,我生在塞尔维亚,我就是百分百的塞尔维亚人。但有些瑞士的球员没搞明白他们的身份。”
之前说过,科索沃仅仅是取得了一部分国家的承认。许多国内存在分裂主义势力的国家,站在自身立场上考虑,是不会承认科索沃的。
西班牙就不承认科索沃。今年3月底的U17欧青赛预选赛,原本有6场比赛要在西班牙进行,由于西班牙不认科索沃的护照,科索沃球员无法入境。他们的比赛只能改在瑞士进行。
我们常说:足球无关政治。但在科索沃问题上,这句话行不通。在足球世界当中,凡是涉及到科索沃,总是和政治因素绕不开。本文的初衷,是为了让大家搞清楚科索沃问题的来龙去脉,以及它对足球世界造成的影响,希望大家在读过这篇文章后能对此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