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> 梅西世界杯队友> 孫俊 趙鵬:“艱”字補釋

孫俊 趙鵬:“艱”字補釋

“艱”字補釋 (首發) 孫俊 趙鵬 中國國家圖書館;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提要:本文梳理了前人对宾組卜辭“”、“”的解釋,並利用...

“艱”字補釋

(首發)

孫俊 趙鵬

中國國家圖書館;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

提要:本文梳理了前人对宾組卜辭“”、“”的解釋,並利用花東子卜辭材料證明“”、“”當確釋為“艱”,同時進一步考察了甲骨卜辭中“”、“” “、“”、“”用作“艱”的差異: “”可泛指所有的“艱”,其中主要指外族入侵之艱; “”、“”、“(部分)”、“”主要指其他之艱。本文還總結了各字在卜辞組類的分佈:“”主要用於賓組和出組一類卜辭,“”、“”、“”可用於武丁時期的各組類卜辭,到了祖甲時期的出組二類卜辭,“”逐漸取代了 “”, 這也體現了漢字發展的形聲化趨勢。

關鍵字:艱 “”、“” “、“”、“”

賓組卜辭[1]主要用 “()”來表示“艱”。“ ()”字經常出現在“來”、“(有)”、“亡”、“至”、“隹(唯)”、“乍(作)”、“以”等語中。[2]其實,賓組卜辭還有一個用來表示“艱”的字,即(、)。

羅振玉早已將釋為艱。[3]葉玉森從羅說,並解釋道:“‘帝其降艱’殆言上帝降殃也,或帝讀為禘,則降艱者乃殷祖也”。[4] 之後,郭沫若、董作賓將讀為“饑饉”的“饉”。[5]唐蘭認爲卜辭與壴、、通用,泛指百艱,與截然不同,將讀為“乾暵”的“暵”。[6] 孫海波懷疑董説,在比較了堇(、)、囏用法之後,他認爲卜辭“堇”字假借為“囏”,“堇”為“囏”字聲符。[7]孫氏的説法基本正確,不過還是沒有被普遍接受。後來,陳夢家將釋為“”,認爲“艱、暵、熯、饉、難、瘽、歎等字都是由‘’字引申出來的”。[8]《詁林》289頁“”字條姚孝遂按語云:“‘’讀作‘艱’,為災咎之義。卜辭每見‘ 降’,均指‘帝’所降之災禍。又用為動詞,如‘帝其’或‘帝不我 ’。‘’字或作 ‘’。 ‘’既可讀作‘艱’ ,也可以讀作‘黑’。二者當屬同源分化字。其區別在於‘黑’但作‘’,無作 ‘’者,不容混淆。 ”姚按基本上是對的,但其中不妥的地方是()、(黑)並非同源分化字,只是()省去口形的異體 恰巧與黑()同形。不過,《詁林》297頁“艱”字條姚按:“卜辭‘’之用法與‘’有別。”但按語並沒有說明“”、“”的用法區別在哪兒。 艱()、關係還是沒有完全理清。加之“”有、兩種寫法,後一形恰巧與黑()同形,于省吾據此將“降()”讀為“降黑”,認爲“黑指日氣晦冥的晝盲言之”。[9]溫少峰、袁庭棟、趙誠從其說。[10] 、的讀法一直沒有確定下來。

近年来,花東子卜辭的發表為、的釋讀提供了重要證據。花東子卜辭常常用來表示“艱”,其例為:

(1)戊卜:子乍(作)丁臣,其作子。 75.1

戊卜:子乍(作)丁臣,弗作子。 75.2[花東[11]]

(2)壬辰卜:向癸巳夢丁祼,子用瓚 [12],亡至。493.6[花東]

(3)貞:畫亡其。505.3[花東]

(4)[乙丑卜]:延又(有)凡,甾又(有)其。455.2[花東]

(5)庚卜:弜,子耳鳴亡小 。 39.21[13][花東]

花東子卜辭還有用的異體表示“艱”的例子:

(6)戊卜:子夢,亡。 124.9[花東]

(7)壬卜:卜宜不吉,子弗 (遭)[14]又(有)。286.29[花東]

(8)辛卜:子弗。3.11[花東]

從辭例和字形上來看,無疑是“”字異體[15]。出組卜辭也有用表示“”的例子:

(9)庚寅[卜],疑貞:翌日亡來 。一月。22577 [出二]

卜辭還經常出現()字:

(10)己卜:子又(有)夢,祼,亡至。403.1[花東]

(11)戊戌卜:又(有)至[16]。290.13[花東]

(12)丁丑:歲祖乙(黑)牝一,卯 。子占曰:未(妹),其又(有)至。其戊。用。 220.1[花東]

(13)己巳:亡。240.8[花東]

(14)貞:王亡,擒。延雨。22274+[17][肥筆]

(15)吉牛其于宜,子弗。228.11[花東]

(16)弗。247.12[花東]

(17)乙丑卜:甾又其延又(有)凡,其。375.2[花東]

花東子卜辭的整理者認爲:“,讀作艱” [18]。出現在“作”、 “至”、“亡”、“弗”、“其”等語中,辭例很多與 、同。用來表示“艱”是沒有問題的。在花東子卜辭中的用法,使我們想到了賓組卜辭中的、:

(18)□□卜,爭,[貞]:上帝降 。10166[賓三]

(19)貞:帝不降大。九月。10167[賓三]

(20)庚戌卜,貞:帝其降 。10168[賓三]

(21)不唯降。10188[典賓]

(22)降我。十二月。10170[賓一]

(23a)戊申卜,爭,貞:帝其降我。一月。

(23b)戊申卜,爭,貞:帝不我降。10171正+[19] [典賓]

(24)丁未卜龍方[降]。10187[典賓]

(25)辛卯卜,內,貞:我。10179 [賓一]

(26)辛卯卜,殻,貞:帝其我。三月。六 10172 [賓一]

(27)己酉卜,亘,貞:帝不我。

貞:不其我。10174正[典賓]

(28)戊寅[卜],亘,貞:帝其我。《英藏》723[典賓]

(29)貞:帝不我。王占曰:吉。10173[典賓]

(30)囗丑卜,貞:不雨,帝唯[我]。10164[賓三]

(31)辛卯卜,殻,貞:其 。三月。

辛卯卜,殻,貞:不。 10184 [賓一]

(32)丁巳[卜],,貞:我其 。 10176[典賓]

(33)其。10182[典賓]

(34)貞:其。三月。10181[賓三]

(35)貞:我。10177[典賓]

(36)□寅卜,我不。10180[賓]

(37)貞:我不。一月。10178[典賓]

(38)貞:不。二月。10183正[典賓]

(39)丙戌卜,爭,貞:不。 10189[賓三]

根據花東子卜辭中字出現的辭例,上舉卜辭中的讀為“艱”是沒有問題的。“我其艱”、“其艱”、“我不艱”、“不艱”,應該就是卜問我們“商”會不會有艱難的事或災難。 雖然單獨地看將例(19)中“大”讀為“大暵”似乎很合理,但“大”讀為“大艱”正好與卜辭中的“小艱”相對。例(5)(花東39)有“小艱”一語,“小艱”在舊有卜辭中沒有出現過。可能在商人的心目中,“耳鳴”一類的事情算作“小艱”,“不雨”一類的事情因影響到農業豐收算作“大艱”。 “帝我”、“帝不我”應該與“帝降我”同義。卜辭中“帝”可以主宰自然神,也可以降災禍。例如:

(40)貞:翌癸卯帝其令風。672正[賓一]

(41)至甲辰帝不其令雨。900[賓一]

(42)貞:帝其及今十三月令雷。14127正[賓一]

(43)貞:卯帝弗其降 (憂)[20]。十月。14176[典賓]

(44)貞:帝不降(摧)[21]。14172[典賓]

(45a)□□[卜],殻,貞:我其巳乍[22],帝降若。

(45b)□□卜,殻,貞:我勿巳乍,帝降不若。6498[典賓]

以上卜辭說明,商人的心目中“帝”可以主宰自然界的風雨,命令颳風、下雨、打雷,也可以降福禍于人間。但帝所降之福禍,一般是“”“”“若”“不若”一類較概括的的詞。所以,我們認為賓組卜辭的、也應該讀為“艱”。

卜辭中有“商”之辭,于省吾先生讀其為“商黑[23]”,也有學者將其釋為“商暵”,我們贊成將其釋為艱。這版卜辭經裘錫圭、張秉權先生綴合後,可以隸釋如下:

(46a)丙戌卜,,貞:商其[]。

(46b)貞:商。

(46c)日丁亥允雨。

(46d)貞:生三月雨。

(46e)生三月雨。

(46f)貞:王立黍[24]。

(46g)貞:[王]勿[立]黍。249正+232[25]+1208[賓一]

這幾條卜辭與農業生產相關,可能是王前往視察黍的生長情況,希望將要到來的三月能夠下雨。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卜問是否“來艱”的卜辭,其同版中也有占卜天氣的卜辭,我們不能據此將其釋為“暵”。

(47a)庚寅卜,(肩)[26],貞:今日亡來。

(47b)庚寅卜,(肩),貞:今日不雨。24170[出二]

(48a)[癸]卯卜,(肩),[貞:今]日[亡]來。

(48b)癸卯卜,□,貞:今日不雨。 24174[出二]

(49a)貞:今日亡來。□月。

(49b)貞:不其雨。一月。24185[出二]

(50a)癸巳卜,(肩),貞:今日亡來。

(50b)癸巳卜,(肩),貞:今日啓。 《英藏》2034[出組]

(51a)貞:今日亡[來]。

(51b)求□雨。12865[賓三]

(51b)很可能涉及“求雨”之事,但其(51a)仍應讀為“艱”,卜問今天沒有艱難或災難性的事到來或外族入侵。鑒於此,我們認為上面的 “商”讀作“商艱”為宜,意思是商會有艱難之事嗎。這種艱難是天旱少雨影響農業生產帶來的。

、黑二字在後代文字中從不相混。從字音上來講,黑是曉母職部字,艱是見母文部字,聲音相隔較遠。再看甲骨文中、的用法,雖然賓組 、用來表示“艱”的數量差不多,在其他類別卜辭中,也有少量用表示“艱”的情況,但是花東子卜辭中,經常用來表示“艱 ”,卻沒有一例用來表示“艱”,只用來表示“黑” 。[27]我們認爲,()、(黑)本來是兩個讀音和意義都不相關的字,但是由於刻手在刻寫的時候,有時省略了上面的口形[28],造成了與(黑)同形。不過這種同形,在當時並不會對理解卜辭本身造成誤會,只是今天我們才會對出現的某些卜辭產生誤解。

卜辭中有“某土”之辭,有學者認為這裡的“”讀作“暵”。例如:

(52)卜:東土其。40889[賓]

(53)北土。10185[典賓]

(54)酉北。《懷特》184[典賓]

(55)方。28297[何組]

(56)西土亡[29]。10186[典賓]

我們認為這裡“”的用法應該與《尚書·大誥》“有大艱于西土”同。以上卜辭應該是卜問商以外的四方是否會有艱難的事或災難。其中 (56)“艱”字形作“”,仍以釋為“艱”為宜。

卜辭又有:

(57)丁。十一月。9815[賓出]

(58)丁亥丁,惠亦。10195[賓組]

(59)□□[卜],大,貞:來丁亥。25370[出一]

(60)乙亥卜,大,貞:來丁亥酒,其丁巳。十一月。25971 [出一]

以上這組卜辭的意義雖然我們並不能詳,但是其中的“”字後或為“丁”,或為“丁巳”,顯然與“暵”義無涉。

(61)乙酉小臣。28011[出二]

以上是一條記事刻辭,記錄該版龜腹甲是乙酉這一天由身份為“小臣”,名字叫做“”的這個人覲獻的[30]。這裡的“”讀為“暵”則捍格難通。

我們不把卜辭中的“”、“”、和“”讀為“暵”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,“暵”是很長時間不雨或少雨才會產生的結果,所以,它不應該與表示短暫時間的詞搭配使用。

(62)貞:今夕亡。22425[子卜辭[31]]

(63)貞:今日亡[來]。12865[賓三]

(64a)貞:子畫爵祖乙,庚亡。 449.3

(64b)癸酉卜,貞:子爵祖乙,辛亡。449.4[花東]

以上卜辭分別卜問今天晚上沒有不好的事發生吧。今天沒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吧。庚日或辛日沒有不好的事發生吧。“暵”不可能在“今夕”“今日”或“庚”、“辛”等某一日發生。

(65)又(有)求(咎)自。35253[歷二]

“艱”應該指的是一種艱難的狀態,或災難性的事件。卜辭“有咎自艱”應該是卜問這種不好的事情或艱難的狀態會引發兇咎嗎,說明它的災難程度要輕于“咎”。唐蘭指出《易·大有》:“艱,則無咎。”是艱與咎有殊也[32]。

(66)乙酉卜:禦家于下乙五牢,鼎用。22091+ [33][午組]

“家”是人名,亦見於以下卜辭:

(67)甲午:家亡(憂)。八月。22103[午組]

(68)甲申卜,,貞:令家代[34]保弜。18722[賓三]

《合集》22091+應該是卜問用五個牢向下乙舉行禦除“家”災難的祭祀。

(69)亡來[35]。 32017[歷二]

(70)貞:來 。《東大》1226[典賓]

以上兩條卜辭也正與出組等“來艱”之辭同。

綜上,我們認為卜辭中的“”、“”、“(部分)”字形與“”形同義,當讀為“艱”。 ()象人兩手交叉,仰面向天,這個字形倒底表示什麽意思我們還不清楚。後代文字中,除去一例用作人名的()外[36], 主要用作偏旁。陳劍指出: “‘()’字當分析為从‘壴’‘堇’聲。‘堇’ 與‘艮’讀音相近(如郭店楚墓竹簡《老子》甲本 24號簡‘天道員員,各復其堇’,‘堇’字今本作從‘艮’聲的‘根’,可証),故從‘堇’聲之‘ ’後又加註‘艮’聲、省略‘壴’而作‘艱’。”[37]从“”、“”、“”都讀為 “”來看,這段論述基本正確 ,只是字應當分析為从壴聲。不過,从得聲的字與堇字讀音關係的確比較密切。

唐蘭認爲:“《說文》从得聲之字,或入真類,如謹、瑾、菫、饉、僅、勤之屬,隸變作堇;或入元類,如暵、嘆、歎、難、、熯、漢之屬,隸變作;乃以聲轉而分,其實一也。”[38] 其實,、堇在古文字偏旁中一直存在,主要用作元部字的聲符,堇主要用作文部字的聲符,並非隷變造成的。

西周金文堇字从火或从從土(土形為火形的訛變),作、等形,用來表示勤、謹、瑾等字。戰國金文中有一形作“”,它出現在《六年漢中守戈》(集成17·11367)“中”一語中。“漢中”為地名, 即堇,堇可以讀作“漢”。 、堇作爲聲符在戰國文字中有通用的例子,如包山楚簡236號簡“難”字作[39] ,中山王鼎“難”字作 [40]。可見,堇、讀音關係密切,“”讀為“艱”也是沒有問題的。

下面我們來討論和的關係。

(71)貞:今日其(有)來。14469反[典賓]

(72)貞:亡來自方。6668正[典賓]

(73)呼取羊,弗。8812反[典賓]

(73)貞:戉往亡。7184[典賓]

(74)庚戌卜,貞:彗不乍。7188[典賓]

(75)丙辰[卜],貞:子雝不乍,不()[41]。3122[賓三]

(76)辛丑卜,殻,貞:我亡至。10346正[賓一]

(77)貞:[翌]甲辰其(有)至。7187正(《英藏》646正同文)[典賓]

以上“來”、 “弗”、“亡”、“作”、“至”中的“”,與前面我們所舉“”、“”、“”所出現的語境相同,毫無疑問它們所代表的應該是同一個詞。正如唐蘭指出的“”即是“艱”字。同時唐蘭也指出早期多用 字,後期多用字[42]。隨著《花東》甲骨的公布,陳劍指出武丁時代“ 艱”字當已存在,只是賓組卜辭不用而已[43]。陳劍的說法是正確的。這裡我們主要想談一談 “”和“”、“艱”在武丁時期卜辞中語義上的區別。

正如唐蘭所指出的在武丁時期的賓組及其他組類卜辭中“”泛指百艱[44]。其中 “”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於指外族入侵之艱。“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”,我們在賓組卜辭中經常看到這種語義所指的“”,例如:

(78)癸未卜,永,貞:旬亡(憂)(以上正面)。王 占曰:(有)求(咎),其(有)來[45](以上反面)。七日己丑 友化呼告曰:方于我奠。七月(以上正面)。 6068正反 [典賓]

“”的這一語義指向,正符合它的造字本義。如陳劍先生所說古人以鼓聲傳訊報警, 字象人跪坐守鼓之形[46]。

同時“”也用來指奴隸逃逸、疾病以及其他的一般性艱難之事或災難。

(79)癸丑卜,爭,貞:旬亡(憂)。王占曰:(有)求(咎),(有)夢*。甲寅,允(有)來。左告曰:(有)(逸)[47]芻自溫[48],十人(又)二。137正[典賓]

(80)午卜□貞:王心亡,入。 7182[典賓]

(81)壬子卜,王,貞:不以。140正 [典賓]

從前面的諸多文例,我們可以看出武丁時期的賓組、花東及其他組類卜辭中的“”、“”、“”很少用於指這種外族入侵之艱。多指商族內部,或某人做某事是否會有艱難或災難之事發生。

(82)壬午卜,出,貞:今日亡來自方。24149[出一]

(83)貞:其自南(有)。24147+26770[49][出一]

(84)癸丑卜,出,貞:旬(有)求(咎)。其自西(有)來。24146[出一]

(85)。22537[出一]

(86)庚寅[卜],,貞:今日亡來 。一月。22577 [出二]

(87)己巳卜,貞:今夕亡來。24206 [出二]

(88)又(有)來。24159[出組]

(89a)其才(在)茲又(有)。二月。

(89b)貞:其又(有)來自方。24150 [出二]

從以上(82)-(85)我們可以看出,祖庚時期的出組一類卜辭,也用“”指外族入侵 。從(89b)來看(86)-(88)中的“來”,很可能是從“方”來。也就是說,出組二類卜辭中的這些“來”,很可能是指敵方的侵犯而言,相當于賓組和出組一類卜辭中的“來”。

綜上,從目前已經公布的甲骨材料來看,武丁時期的甲骨文中 “”、“”、“(部分)”、“”與“”的用法基本相同,區別在於“”可泛指所有的“艱”,其中主要指外族入侵之艱;“”、“”、“(部分)”、“”主要指其他之艱。從分佈組類來看, “”主要用於賓組和出組一類卜辭,“”、“”、“”可用於武丁時期的各組類卜辭。到了祖甲時期的出組二類卜辭,“”逐漸取代了 “”,這也體現了漢字發展的形聲化趨勢。

卜辭中“艱”的字形有:

20613[小字] 22067[午組] 22091[午組]

22274[肥筆] 20305[肥筆] 10192[賓一]

10170[賓一]、10171[典賓] 10173正[賓一]、

10174正[典賓]、10164[賓三] 290.13[花東] 247.12[花東] 228.11[花東] 449.4[花東] 403.2[花東] 32017[歷二] 28297[何組] 10186[典賓] 25370 [出組]

3.11[花東] 124.9[花東]

5.16[花東] 149.3[花東] 455.2[花東] 75.2[花東] 493.6[花東] 24189[出組]

24151[出組]

75.1[花東]412.3[花東] 320.5[花東] 336.1[花東] 39.21[花東] 24198[出組] 23805[出組]

22577[出組] 24158[出組] 24165[出組] 24163[出組] 24187[出組] 24188[出組] 24200[出組] 24206[出組]


《剑网3无界》精简版轻功使用 家用电器行业点评研究:补贴资金来源落地 力度比肩家电下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