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orOS深度体验
我之前使用过iOS、MIUI、百度云OS,移动操作系统有各自的本地化体验。
最近,一加手机抛弃了氢OS,搭载了ColorOS,遂进行简单的“深度体验”。迫于求职的原因,于是在当地的苏宁体验店体验了一番。
之后是我从体验与产品的角度进行评测,以及我的想法。
懒人目录
整体观感与设计
桌面:负一屏、Shortcuts、挂件
控制中心、锁屏状态与动效
系统功能:浮窗&迷你浮窗、侧边栏
ColorOS安全与隐私
单应用:相机、图库
细节:类iOS的提示
整体观感
ColorOS的桌面非常简洁(可能也是演示机的缘故):生动的桌面动画,可随意切换(虽然不多);统一图标轮廓,用户可进行自定义;长按软件图标,出现部分软件功能(shortcuts);Breeno速览,同样包含类常用的生活信息;
若隐若现的Breeno助手,与小爱、小度、Google Assistant齐比肩。
左图为锁屏界面,右图为解锁界面桌面:负一屏、Shortcuts、挂件
桌面
图标外框可以自定义,不再是循规蹈矩的“下载后圆角矩形”或者圆形或方形了。(右图)
对于Art重绘图标来说,可以说是延续了锤子/坚果没能做好的事情。
负一屏
演示样机已经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feature:重要的行程信息置顶,下拉可以查看相应的行程卡片信息。
以智能找车卡片为例,附近停车场按钮与记录当前位置按钮,让速览卡片增加了更多实用性。
负一屏、桌面的Shortcuts、可自定义的图标Shortcuts
类似于iOS的3D Touch,Android在这方面也未落后。关于两大系统互相趋同,这不多展开。在ColorOS中,部分系统应用暂未支持相应的快捷功能,希望在后续更新中可以迭代与优化。
桌面的行列排列,调整的时候出现了虚线的方框,使得整个界面看起来有一致性。(左图)插件
长按桌面可以添加Widget,在ColorOS中,则叫做“插件”。(右图)
在软件安装少的时候,可以快速的搜寻相应插件,当软件多的时候,若需要寻找相应插件则显得些许费事。
控制中心、锁屏状态与动效下拉菜单(媒体控制中心)
ColorOS的控制中心没有其他ROM设计的那么激进与重构,延续了Android旧有的使用习惯。下面的应用通知,使用重要通知来展现,左滑可以设置相应通知与删除。
音量调节:由于一加9系列的音量键在左侧,所以按下的调节窗口也在左边。
手机右侧则是开关机键与其他的功能键。
在调节音量的时候,ColorOS取消了上下的拖拽手柄,上下调节时会变粗,调节完毕会变细。(下图)
锁屏通知、充电状态
对于锁定屏幕上的通知,ColorOS也做到了保护隐私的目的:完全不显示通知或者显示通知,在后续的迭代中猜测可能会和友商类似,增加保护相应数字或字符的功能。ColorOS在设置中也可以自定义锁屏状态的光效,看起来比较炫酷,在远距离可以看到新的通知。
充电阶段,使用圆形动效,展示闪充功能。
系统功能:浮窗&迷你浮窗、侧边栏浮窗&迷你浮窗
ColorOS在本次测试的机型中有浮窗功能,让国产定制的“多任务”与“生产力”出一份自己的力。
如同Flyme与MIUI一样,小窗均可悬挂在其他应用上,软件大浮窗可切换为迷你浮窗,同时也可关闭。(左、中图)
侧边栏(右图)
好似锤子/坚果手机的一步功能,三星OneUI的侧边栏。测试几次,暂不支持分屏。但对于快速启动相应应用或者系统工具,则提高了效率。
设置项:新功能介绍、字体显示、屏幕色彩与高刷设置
新功能介绍与存储空间
ColorOS的设置,特色功能放在了顶端显眼的位置,点按进去即出现相应入口。看完一个减少一个,直至消失。(左图)
存储空间的界面几乎没有设计,没有MIUI那么酷炫。点击清理,会跳转到手机管家。
字体显示
用户可调节字体粗细,可谓是ColorOS中的“个性化定制”了,将Rom的使用权交还给用户。(中图)
特色功能放在了顶端显眼的位置(左图)屏幕色彩与高刷设置
在屏幕色彩与高刷设置中,他模拟了不同程度的高刷,给用户更加直观的认知,智能适应刷新率,在使用上会更加流畅。
屏幕色彩模式,感觉给对颜色偏好深浅的用户不同的选择,摒弃“看久了就适应了”这样的话,也许也要归功于这块好屏的色彩解析力。
发送文件其实是将截图发送到我的锤子手机里ColorOS安全与隐私:安全事件、隐私替身
说到隐私,MIUI的照明弹等“隐私三大件”的出现,用小米官网的话说,促进了国内定制化Android行业的进步,随后Flyme、ColorOS跟上了步伐。
关于入口:在ColorOS中,管理隐私的入口分别放在了设置-隐私、桌面-手机管家中,而并非是统一入口。
从产品的理解来说,也许是因为隐私的功能放在设置中更易理解与统一查看。
相比较而言,在手机管家中的隐私,仅仅有权限管理、安全事件,设置界面显得有些单薄与空旷,不知后续是否会汇总在一起。
安全事件
关于安全事件的文案,对于小白用户来说可能不理解,因为照明弹功能也是记录软件的行为的,可能会放在一起。
所以,ColorOS在每一次进入相应功能时,都会弹出相应的介绍,其实在这一点上并不优雅,在下方的“提示“章节文章中会详细描写。
隐私替身
ColorOS的隐私替身的原理主要为“返回空数据”给应用厂商,和友商的一项功能一样,这项功能对当今大数据时代下保护用户隐私的一个重要利器。
但某些厂商依旧需要捆绑权限,希望以后ColorOS等国产ROM对权限的管控能够更加严格,更需要Google对开源的Android发挥更大的控制能力。
细节:类iOS的提示
当进入一个新的功能时,一个很基础的弹窗是需要用户同意相应的使用条款,之后则开始申请各种(所需?)权限。
ColorOS则使用请求权限的一个弹窗进行设置,供用户更改,而非多次弹窗。这一点可以更加的“不干扰”用户。
进入应用之前,会出现以下的窗口,提示用户需要哪些权限与隐私,如何使用。
甚至是在一些小功能上。
在ColorOS中,有不同的文案提示,分别在系统功能、伪基站拦截、与设置功能中,他们的层级也被安排的很好:
系统功能提示,在桌面中很常见:当你左右滑动桌面时,就会提醒你如何操作桌面,桌面有哪些功能。当然,iOS是ROM的典范,和iOS非常相似——你新买了一个手机,提示App则会出现如何使用。(下图)伪基站拦截:此功能中设想产品可能是觉得用户对于这类名词的查看频率较高,可能多次查看该文案说明,所以直接显示于功能中。(漏截图)设置:使用了一个小i进行提示,用户可以点击之后弹出(可能是popwindow),旁边就是开关。在不同的场景下,ColorOS不仅对于用户对于功能中名词的介绍场景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答案,还在手势操作上,也给出了“动画置顶”的方案:
初次使用:使用动画提示进行教学(下图)。
在名词较难理解的场景上,若有空间,则直接将文案写在里面,若无空间,则使用气泡功能的展现。
受篇幅限制,原本还想撰写一些系统应用的体验:关于日历、浏览器、钱包等。如果您想查看,欢迎后台私信或者在我的老号“象限的小屋”下评论留言,我将安排上日程。
如果您觉得本评测文章对您有用,欢迎给我充电,你的每一个操作都是我创作的动力。
本篇文章同步发表于我的微信公众号产品北里、酷安ColorOS深度评测征文、PMCAFF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