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标准预防
1.应对医务人员、患者、探视者进行培训教育,可在入院宣教或科室宣传栏上张贴宣传图并指导实施。
2.打喷嚏、咳嗽时用纸巾盖住口鼻并立即弃置用过的纸巾。
小建议:无纸巾时可用肘部遮挡口鼻。
3.当患者病情允许、可以耐受时,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。
4.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。
5.宜使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候诊区内相互间保持1m以上的间距。
6.医务人员诊疗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,接诊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或不明原因传播疾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。
三、正确选择和穿戴个人防护用品
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体液(血液、组织液等)、分泌物、排泄物等的诊疗、护理、清洁等工作时应戴手套:
1.非无菌操作应戴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
2.无菌操作时应戴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
3.清洁工作可戴重复使用的橡胶手套
4.操作完毕,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/手消毒。
小贴士:在诊疗、护理操作过程中,有可能发生体液(血液、组织液等)、分泌物等喷溅到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、面罩或护目镜;有可能发生体液(血液、组织液等)、分泌物等大面积喷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,应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。
接触患者粘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。
四、安全注射
接受注射者无害、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、以及注射后产生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。
1.医务人员应掌握治疗和用药的指征。
2.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。
3.严格执行查对制度,仔细检查药物的质量。
4.宜使用单剂量包装的注射剂。
5.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;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一人一用一丢弃。
五、锐器伤预防
1.在进行侵袭性诊疗、护理操作过程中,宜使用具有防刺性能的安全注射装置。
2.禁止双手回套针帽,禁止用手直接分离注射器针头。
3.接触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时,需戴手套。
4.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,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。
5.进行侵入性治疗、护理操作中,要保证充足的光线,防止被针头、缝合针等锐器刺伤或划伤。
6.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、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中。
六、重复使用物品的清洁与消毒
1.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、器具和用品,用后应根据规定进行清洗、消毒或灭菌。
2.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、消毒后使用。
3.清洗、消毒或灭菌时应做好工作人员防护,防止发生职业暴露及环境污染。
七、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
1.床栏、床头桌、椅、门把手、仪器设备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、地面应定期清洁,保持干燥,遇污染时及时清洁、消毒。
2.患者血液、体液等污染时应规范处理,患者出院规范进行终末消毒。
八、医用织物的处理
1.运输被体液(血液、组织液等)、分泌物、排泄物污染的被服、衣物时,应做好标识,密闭运送。
2.处理使用过的织物时,尽量减少抖动。
九、医疗废物的处置与管理
1.规范分类医疗废物、容量达到包装的3/4严密包装密闭转运。
2.严格落实国家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。
人人学急救,急救为人人。
聚是一团火,散是满天星。
欢迎指正、补充、留言、探讨~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